以愛情的名義——紐約州通過同性婚姻法案
作者:本報記者黃峰滔 时间:2011-07-05 10:47:29 来源: 僑報周末 【发表评论 (0)】
“同性戀”這個話題旣新鮮又不新鮮。新鮮那是因爲它不爲社會所容,它敏感,它觸碰到人們對於自然界賦予人類性愛倫理的神經;不新鮮那是因爲,它在人類史上已經存在許久。從古至今的東西方各國性文化中,同性戀都是備受關注的一種現象。古希臘就曾一度盛行同性尤其是師生、兄弟之間的愛戀。而同性戀更是涉及法律、觀念、科學等等許多問題。當今社會LGBT(女同性戀(Lesbien),男同性戀(Gay), 雙性戀(Bisexual)和變性人(Transgender))這個群體被不少人稱作是美國歧視最後的殘餘。紐約州6月24日通過的同性戀婚姻法案無疑再一次把同性戀推到了輿論的頂端。其背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容小窺。而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們將面臨怎樣的前途與困難,也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我想要結婚。我想跟其他人一樣得到應得的權利。”
“同性婚姻法案通過了!”消息一傳出,整個紐約乃至全美都為之沸騰。看著聽著媒體中不斷播放著的消息,無論是“直人”還是“同志”都有不少為這個佔美國人口比例5%-10%的弱勢群體終於爭取到應有的權利而感動落淚,更有許多“同志”立刻把社交網站“臉書”上的婚戀狀態從“戀愛中”(in a relationship)更改為“已訂婚”(engaged)。
6月24日,星期五,紐約州參議院以33票對29票,通過了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在33張贊成票中,大部分來自民主黨議員,不過也有4名共和黨議員跨越黨派,投出了支持的一票。一直在推動此項法案的紐約州州長安德魯·葛謨隨即簽署此項法案,使之成為法律。這也意味著,如果無人提出訴訟,30天後的7月24日,同性戀者就可以在紐約州合法登記結婚了。
至此,作爲全美人口第三大州的紐約州,將與康涅狄格州、愛荷華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樣,準許同性情侶結婚。但本次立法的影響範圍與影響力將遠遠超出紐約州本身。因為與眾不同的是,紐約州並不要求結婚的情侶居住地必須在紐約州,也就是說,無論身居何地的同性情侶,只要希望獲得一張合法的“愛的見證”,就可以來到紐約登記,讓美麗的中央公園,浪漫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或者帝國大廈來見證雙方的愛情。
接踵而至的慶祝集會、遊行、活動更讓人們感受到同性戀者對獲得婚姻選擇權利的喜悅之情。一位紐約同性戀者卡洛琳·積嘉説:“現在是時候了。我想要結婚。我想跟其他人一樣得到應得的權利。”紐約州同性戀者平權組織成員利瓦伊説:“只要簽署成為法律,在婚姻平等(的原則)下生活的美國人口就會增加一倍。這肯定給全國帶來一些影響,這眞的是愛情,也是我們家庭的歷史性一頁。”
據資料顯示,全美五分之一的同性戀伴侶都以各種形式撫養著孩子。同性婚姻法案的通過是對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在社會地位上的首肯,也會對這些被同性戀伴侶撫養的孩子們的成長産生積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穩定性。
“紐約州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聲明。這不僅為了紐約州的人民,同時也是為了全國的民眾。今晩,我們在社會公正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州長葛謨在決案通過的當晩表示,讓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一直是自己的競選主張。而紐約市市長彭博也一直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他也指出本次表決結果是平等和自由的歷史性勝利。而就在法案表決的前一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紐約市同性戀者社區的一次籌款活動中,曾鼓勵議員支持同性戀者的權益。
亞裔參加同性戀遊行。本報記者林菁攝
同性情侶喜結連理,紐約州“收”益匪淺
紐約州同性婚姻合法化即將於7月24日生效,由於紐約州是全美六個同性婚姻合法州之中最大的一個,州市各處都已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隨之而來的結婚浪潮與經濟機遇。據美國獨立民主協會發佈的報吿稱,預計將有超過21000對來自紐約的同性情侶在近三年內結婚,更會有42000對外州的同性伴侶專程飛來紐約舉行婚禮。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將達到2億8千萬美元之多。
據報道,紐約州市辦事處已經開始準備迎接下個月即將到來的同性婚姻登記熱潮。儘管現在離法律正式生效還有一個月,紐約市結婚登記處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好應對蜂擁而至的同性伴侶。市證廳的書記員稱,計劃延長辦公時間並增加主持同性婚禮的法官數量。而心急的同性伴侶更可以從7月5日起提前預約登記,以便在第一時 間領到小紅本。
“我們非常希望諸位到這裡結婚。在這裡住旅館,買鮮花、衣物、用餐等等。這對經濟很有幫助。”紐約市長彭博也非常看好同性婚姻帶來的經濟效益。他希望爭取同性伴侶們到帝國大廈、康尼島等等紐約市的浪漫地點舉行婚禮。
紐約市觀光局同樣對同志婚禮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有信心,並認為可以促進紐約市就業率的增長。據《每日新聞》報道,紐約市觀光局還打算趁勢推出“紐約市,我願意”(NYC I DO)的宣傳標語,以吸引同性伴侶們來到紐約這個40年前就率先開展同性戀維權運動的城市完成終身大事。觀光局還特別強調,即使不是紐約市民,也可以在這裡合法結婚,而且在別的州舉行過婚禮的人,還是可以到紐約市登記並舉行二度婚禮。
被譽為“世界第一婚禮網站”的婚禮策劃網站“愛結網”(TheKnot),是由出生在紐約的華裔企業家劉德維(David Liu)和太太一起創辦的。該網站負責人也表示,紐約州日前通過同性戀婚姻法,無疑會給“愛結網”這樣的婚慶產業網站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事實上,婚姻法通過次日,他們網站的流量就暴漲了一倍。
華裔同志: 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婚姻”
“我為可以光明正大去結婚的同性戀朋友們感到開心,不過我並不認為婚姻法律通過對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者有太大的影響。”已參加過4年“同性戀自豪大遊行”的劉健很高興法案通過,但認爲華裔同志們接下來要走的路並不非常樂觀。“華裔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同性戀者也是,兩者相加就更嚴重。婚姻法案通過的只是一個可以選擇婚姻的權利,對華裔同性戀本身沒有太特殊的意義。”
一直在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做義工的男同志劉健是80後中勇敢坦誠自己“出櫃”的一員。“我的朋友圈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可是他們多數都不敢參加遊行,甚至不敢說出自己的性取向。”他對同性戀文化頗有硏究,“其實對於華裔同性戀來說,最重要的是自我認知的過程。性取向的確是心理與生理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他舉例,相比中國,西方國家對性別(Gender)、性愛(Sex)、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這幾種概念的差別是分得非常清晰的。
“比如張國榮在《霸王別姬》電影中飾演的那個愛上師兄的小師弟,他不僅僅在舞臺上反串女生,臺下生活中舉手投足也覺得自己是女生,”劉健表示,“其實他更偏向於變性人(Transgender)的感覺。”而在實際生活中,男性戀的一對伴侶,兩人並不一定是大眾所認為的一個“男性角色”,一個“女性角色”。“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心理分類,這就是為什麼我呼籲同性戀者應該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上一些輔導課程,對自己有個全面的瞭解。”
來自社會輿論和親朋好友的壓力也是華裔同性戀不敢走出來的重要原因之一。據資料顯示,在學校裡,有十分之九的同性戀學生都受到過來自同學不同方式的騷擾和攻擊。同性戀的靑少年自殺率更是比普通同齡人高出3倍。華裔的父母不敢去想、去面對家裡同性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父母還在嘗試強行“糾正”孩子的同性戀取向。相比西方宗敎背景比較濃重的家長認爲同性戀是“變態”、違反宗敎信仰的想法,華裔父母普遍更為擔心的是同性戀孩子以後“傳宗接代”的問題。
“我希望社區民眾都能主動地多瞭解一些同性戀文化,這樣他們就會減少對我們的誤解。”劉健再舉一例,“左撇子原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病,左撇子的小孩子還得被家長強行糾正。而現在人們已經瞭解左撇子是天生的,開始為他們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比如美國學校敎室裡有左撇子專用的桌子。為什麼大家就不能瞭解同性戀也是天生的呢?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們一些尊重和方便呢?”
另一方面,能為華裔尤其是新移民同性戀及其親屬們提供相關資訊信息的機構也是屈指可數。像劉健所在的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之中的華裔多為 ABC,基本上沒有任何新移民。而美國專門為同性戀兒童父母提供輔導和資訊的機構PFLAG,由於鮮有華裔家長的加盟,也並不提供任何華語的訊息。對於大眾對同性戀的基本認知敎育,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健驕傲地參加今年的“同性戀自豪大遊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就在同性戀人們歡慶邁入婚姻殿堂指日可待的時候,他們中也有一些人惴惴不安,雖然婚姻法律通過了,但是他們仍然無法申請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半。甚至無法為已經身在美國的伴侶提供一張合法居住的證明。
紐約亞裔男同志協會(GAPIMNY)的會長曾繁鎔(Jason Tseng)就曾指出,別看同性婚姻已經通過,但對於亞裔群體來說還將面臨更大的問題。根據2004年亞美聯盟(AAFNY)進行的調查發現,紐約本土出生的亞裔同志僅有18%,後來加入美籍的有39%,而外籍人口仍然高達42%。由於目前同性戀結婚仍然處於紐約州內,並沒有任何聯邦立法支持。因此就算是相愛的同志結婚了,也無法為同性伴侶取得一張綠卡。
按照美國法令,外國配偶與美國公民成婚之後,可遵照劃定申請永久居留證(綠卡),取得永久居留權後,也可申請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不過,聯邦政府並不認可同性婚姻,國會還曾於1996年頒佈《婚姻保護法》(Defense of MarriageAct),法令就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
也有不少人把新移民和同性戀團體比作類似的弱勢群體。據《紐約時報》報道,移民維權團體(Make the Road New York)的執行長阿奇拉(Ana Maria Archila)說﹕“兩個群體都習慣於把自己隱藏起來,他們都能理解其他群體可能不理解的那種壓迫。”兩個群體的維權人士表示,移民和同性戀是最後的兩個至今仍在為基本民權而奮鬥的群體,其中一個群體取得的勝利可能有助於另一群體的鬥爭。市議會移民委員會主席、同性戀者德羅姆(Daniel Dromm)說﹕“移民的權利和同志的權利是相互關連的。我過去常說,反對LGBT群體是歧視的最後殘餘。現在我認為,反對移民是歧視的最後殘餘。”
至於同性伴侶是否能夠擁有與普通異性夫妻一樣的福利,現在紐約州尚不得而知,不過從之前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到:加州、俄勒岡州、新澤西州、內華達州和華盛頓州向同性伴侶提供相當於配偶的權利,科羅拉多、夏威夷、緬因州和威斯康辛州則只提供部分配偶權利。
曾繁镕(Jason Tseng)現身6月5日皇后區的同性戀遊行。
反對派:“是上帝,而不是人,在很久以前確立了婚姻的定義。”
在新婚姻法頒佈2天後的6月26日,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在接受電視采訪中明確表示,他不支持同性婚姻,不會簽署類似紐約州通過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新澤西堅持同性伴侶聯盟制。“我不是同性婚姻的‘粉絲’,我不會支持(這一法案)。我的觀點是婚姻應該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事。”克裡斯蒂說:“這也是新澤西州的觀點,作為州長,我不會簽署類似紐約州(通過)的法案“。
來自布朗士的州參議員狄亞士(Ruben Diaz Sr.)強烈反對同性婚姻法案。他警告:同性戀婚姻現在合法了,這是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標誌。他悲哀地說:聖經上說,所有這一切都會到來,未來將善惡不分,乾坤顛倒。
紐約天主教會則對法案通過表示失望,重申婚姻應是一男一女結合。紐約教區大主教鐸蘭還特意強調,他本人及天主教會反對同性戀婚姻。他發誓會反對“任何的重新定義婚姻本質的激進法案”。紐約州天主教會議的公關主任普斯特(Dennis Poust)說,全州有6萬人一起發電郵和打電話到州參議員辦公室。他說:“我們試圖說服他們,這對紐約州來說並不正確。”
布碌侖教區主教哈靈頓(Kieran Harrington)說,每一個教區正積極向全市天主教徒傳達這個信息,鼓勵教友聯絡參議員。紐約州人口中有38%是天主教徒。他說:“每個教區都向會眾說明這個問題多麼重要。”
投票反對這項法案的紐約州參議員盧本·迪亞茲對參議院表示,由於他所相信的對婚姻的定義,他無法改變自己的立場。他說:“是上帝,而不是人,在很久以前確立了婚姻的定義。”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paper&act=details&col_id=51&news_id=176839
“同性戀”這個話題旣新鮮又不新鮮。新鮮那是因爲它不爲社會所容,它敏感,它觸碰到人們對於自然界賦予人類性愛倫理的神經;不新鮮那是因爲,它在人類史上已經存在許久。從古至今的東西方各國性文化中,同性戀都是備受關注的一種現象。古希臘就曾一度盛行同性尤其是師生、兄弟之間的愛戀。而同性戀更是涉及法律、觀念、科學等等許多問題。當今社會LGBT(女同性戀(Lesbien),男同性戀(Gay), 雙性戀(Bisexual)和變性人(Transgender))這個群體被不少人稱作是美國歧視最後的殘餘。紐約州6月24日通過的同性戀婚姻法案無疑再一次把同性戀推到了輿論的頂端。其背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容小窺。而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們將面臨怎樣的前途與困難,也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我想要結婚。我想跟其他人一樣得到應得的權利。”
“同性婚姻法案通過了!”消息一傳出,整個紐約乃至全美都為之沸騰。看著聽著媒體中不斷播放著的消息,無論是“直人”還是“同志”都有不少為這個佔美國人口比例5%-10%的弱勢群體終於爭取到應有的權利而感動落淚,更有許多“同志”立刻把社交網站“臉書”上的婚戀狀態從“戀愛中”(in a relationship)更改為“已訂婚”(engaged)。
6月24日,星期五,紐約州參議院以33票對29票,通過了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在33張贊成票中,大部分來自民主黨議員,不過也有4名共和黨議員跨越黨派,投出了支持的一票。一直在推動此項法案的紐約州州長安德魯·葛謨隨即簽署此項法案,使之成為法律。這也意味著,如果無人提出訴訟,30天後的7月24日,同性戀者就可以在紐約州合法登記結婚了。
至此,作爲全美人口第三大州的紐約州,將與康涅狄格州、愛荷華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樣,準許同性情侶結婚。但本次立法的影響範圍與影響力將遠遠超出紐約州本身。因為與眾不同的是,紐約州並不要求結婚的情侶居住地必須在紐約州,也就是說,無論身居何地的同性情侶,只要希望獲得一張合法的“愛的見證”,就可以來到紐約登記,讓美麗的中央公園,浪漫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或者帝國大廈來見證雙方的愛情。
接踵而至的慶祝集會、遊行、活動更讓人們感受到同性戀者對獲得婚姻選擇權利的喜悅之情。一位紐約同性戀者卡洛琳·積嘉説:“現在是時候了。我想要結婚。我想跟其他人一樣得到應得的權利。”紐約州同性戀者平權組織成員利瓦伊説:“只要簽署成為法律,在婚姻平等(的原則)下生活的美國人口就會增加一倍。這肯定給全國帶來一些影響,這眞的是愛情,也是我們家庭的歷史性一頁。”
據資料顯示,全美五分之一的同性戀伴侶都以各種形式撫養著孩子。同性婚姻法案的通過是對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在社會地位上的首肯,也會對這些被同性戀伴侶撫養的孩子們的成長産生積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穩定性。
“紐約州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聲明。這不僅為了紐約州的人民,同時也是為了全國的民眾。今晩,我們在社會公正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州長葛謨在決案通過的當晩表示,讓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一直是自己的競選主張。而紐約市市長彭博也一直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他也指出本次表決結果是平等和自由的歷史性勝利。而就在法案表決的前一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紐約市同性戀者社區的一次籌款活動中,曾鼓勵議員支持同性戀者的權益。
亞裔參加同性戀遊行。本報記者林菁攝
同性情侶喜結連理,紐約州“收”益匪淺
紐約州同性婚姻合法化即將於7月24日生效,由於紐約州是全美六個同性婚姻合法州之中最大的一個,州市各處都已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隨之而來的結婚浪潮與經濟機遇。據美國獨立民主協會發佈的報吿稱,預計將有超過21000對來自紐約的同性情侶在近三年內結婚,更會有42000對外州的同性伴侶專程飛來紐約舉行婚禮。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將達到2億8千萬美元之多。
據報道,紐約州市辦事處已經開始準備迎接下個月即將到來的同性婚姻登記熱潮。儘管現在離法律正式生效還有一個月,紐約市結婚登記處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好應對蜂擁而至的同性伴侶。市證廳的書記員稱,計劃延長辦公時間並增加主持同性婚禮的法官數量。而心急的同性伴侶更可以從7月5日起提前預約登記,以便在第一時 間領到小紅本。
“我們非常希望諸位到這裡結婚。在這裡住旅館,買鮮花、衣物、用餐等等。這對經濟很有幫助。”紐約市長彭博也非常看好同性婚姻帶來的經濟效益。他希望爭取同性伴侶們到帝國大廈、康尼島等等紐約市的浪漫地點舉行婚禮。
紐約市觀光局同樣對同志婚禮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有信心,並認為可以促進紐約市就業率的增長。據《每日新聞》報道,紐約市觀光局還打算趁勢推出“紐約市,我願意”(NYC I DO)的宣傳標語,以吸引同性伴侶們來到紐約這個40年前就率先開展同性戀維權運動的城市完成終身大事。觀光局還特別強調,即使不是紐約市民,也可以在這裡合法結婚,而且在別的州舉行過婚禮的人,還是可以到紐約市登記並舉行二度婚禮。
被譽為“世界第一婚禮網站”的婚禮策劃網站“愛結網”(TheKnot),是由出生在紐約的華裔企業家劉德維(David Liu)和太太一起創辦的。該網站負責人也表示,紐約州日前通過同性戀婚姻法,無疑會給“愛結網”這樣的婚慶產業網站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事實上,婚姻法通過次日,他們網站的流量就暴漲了一倍。
華裔同志: 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婚姻”
“我為可以光明正大去結婚的同性戀朋友們感到開心,不過我並不認為婚姻法律通過對亞裔尤其是華裔同性戀者有太大的影響。”已參加過4年“同性戀自豪大遊行”的劉健很高興法案通過,但認爲華裔同志們接下來要走的路並不非常樂觀。“華裔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同性戀者也是,兩者相加就更嚴重。婚姻法案通過的只是一個可以選擇婚姻的權利,對華裔同性戀本身沒有太特殊的意義。”
一直在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做義工的男同志劉健是80後中勇敢坦誠自己“出櫃”的一員。“我的朋友圈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可是他們多數都不敢參加遊行,甚至不敢說出自己的性取向。”他對同性戀文化頗有硏究,“其實對於華裔同性戀來說,最重要的是自我認知的過程。性取向的確是心理與生理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他舉例,相比中國,西方國家對性別(Gender)、性愛(Sex)、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這幾種概念的差別是分得非常清晰的。
“比如張國榮在《霸王別姬》電影中飾演的那個愛上師兄的小師弟,他不僅僅在舞臺上反串女生,臺下生活中舉手投足也覺得自己是女生,”劉健表示,“其實他更偏向於變性人(Transgender)的感覺。”而在實際生活中,男性戀的一對伴侶,兩人並不一定是大眾所認為的一個“男性角色”,一個“女性角色”。“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心理分類,這就是為什麼我呼籲同性戀者應該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上一些輔導課程,對自己有個全面的瞭解。”
來自社會輿論和親朋好友的壓力也是華裔同性戀不敢走出來的重要原因之一。據資料顯示,在學校裡,有十分之九的同性戀學生都受到過來自同學不同方式的騷擾和攻擊。同性戀的靑少年自殺率更是比普通同齡人高出3倍。華裔的父母不敢去想、去面對家裡同性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父母還在嘗試強行“糾正”孩子的同性戀取向。相比西方宗敎背景比較濃重的家長認爲同性戀是“變態”、違反宗敎信仰的想法,華裔父母普遍更為擔心的是同性戀孩子以後“傳宗接代”的問題。
“我希望社區民眾都能主動地多瞭解一些同性戀文化,這樣他們就會減少對我們的誤解。”劉健再舉一例,“左撇子原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病,左撇子的小孩子還得被家長強行糾正。而現在人們已經瞭解左撇子是天生的,開始為他們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比如美國學校敎室裡有左撇子專用的桌子。為什麼大家就不能瞭解同性戀也是天生的呢?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們一些尊重和方便呢?”
另一方面,能為華裔尤其是新移民同性戀及其親屬們提供相關資訊信息的機構也是屈指可數。像劉健所在的亞太艾滋病聯盟(APICHA)之中的華裔多為 ABC,基本上沒有任何新移民。而美國專門為同性戀兒童父母提供輔導和資訊的機構PFLAG,由於鮮有華裔家長的加盟,也並不提供任何華語的訊息。對於大眾對同性戀的基本認知敎育,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健驕傲地參加今年的“同性戀自豪大遊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就在同性戀人們歡慶邁入婚姻殿堂指日可待的時候,他們中也有一些人惴惴不安,雖然婚姻法律通過了,但是他們仍然無法申請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半。甚至無法為已經身在美國的伴侶提供一張合法居住的證明。
紐約亞裔男同志協會(GAPIMNY)的會長曾繁鎔(Jason Tseng)就曾指出,別看同性婚姻已經通過,但對於亞裔群體來說還將面臨更大的問題。根據2004年亞美聯盟(AAFNY)進行的調查發現,紐約本土出生的亞裔同志僅有18%,後來加入美籍的有39%,而外籍人口仍然高達42%。由於目前同性戀結婚仍然處於紐約州內,並沒有任何聯邦立法支持。因此就算是相愛的同志結婚了,也無法為同性伴侶取得一張綠卡。
按照美國法令,外國配偶與美國公民成婚之後,可遵照劃定申請永久居留證(綠卡),取得永久居留權後,也可申請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不過,聯邦政府並不認可同性婚姻,國會還曾於1996年頒佈《婚姻保護法》(Defense of MarriageAct),法令就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
也有不少人把新移民和同性戀團體比作類似的弱勢群體。據《紐約時報》報道,移民維權團體(Make the Road New York)的執行長阿奇拉(Ana Maria Archila)說﹕“兩個群體都習慣於把自己隱藏起來,他們都能理解其他群體可能不理解的那種壓迫。”兩個群體的維權人士表示,移民和同性戀是最後的兩個至今仍在為基本民權而奮鬥的群體,其中一個群體取得的勝利可能有助於另一群體的鬥爭。市議會移民委員會主席、同性戀者德羅姆(Daniel Dromm)說﹕“移民的權利和同志的權利是相互關連的。我過去常說,反對LGBT群體是歧視的最後殘餘。現在我認為,反對移民是歧視的最後殘餘。”
至於同性伴侶是否能夠擁有與普通異性夫妻一樣的福利,現在紐約州尚不得而知,不過從之前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到:加州、俄勒岡州、新澤西州、內華達州和華盛頓州向同性伴侶提供相當於配偶的權利,科羅拉多、夏威夷、緬因州和威斯康辛州則只提供部分配偶權利。
曾繁镕(Jason Tseng)現身6月5日皇后區的同性戀遊行。
反對派:“是上帝,而不是人,在很久以前確立了婚姻的定義。”
在新婚姻法頒佈2天後的6月26日,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在接受電視采訪中明確表示,他不支持同性婚姻,不會簽署類似紐約州通過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新澤西堅持同性伴侶聯盟制。“我不是同性婚姻的‘粉絲’,我不會支持(這一法案)。我的觀點是婚姻應該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事。”克裡斯蒂說:“這也是新澤西州的觀點,作為州長,我不會簽署類似紐約州(通過)的法案“。
來自布朗士的州參議員狄亞士(Ruben Diaz Sr.)強烈反對同性婚姻法案。他警告:同性戀婚姻現在合法了,這是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標誌。他悲哀地說:聖經上說,所有這一切都會到來,未來將善惡不分,乾坤顛倒。
紐約天主教會則對法案通過表示失望,重申婚姻應是一男一女結合。紐約教區大主教鐸蘭還特意強調,他本人及天主教會反對同性戀婚姻。他發誓會反對“任何的重新定義婚姻本質的激進法案”。紐約州天主教會議的公關主任普斯特(Dennis Poust)說,全州有6萬人一起發電郵和打電話到州參議員辦公室。他說:“我們試圖說服他們,這對紐約州來說並不正確。”
布碌侖教區主教哈靈頓(Kieran Harrington)說,每一個教區正積極向全市天主教徒傳達這個信息,鼓勵教友聯絡參議員。紐約州人口中有38%是天主教徒。他說:“每個教區都向會眾說明這個問題多麼重要。”
投票反對這項法案的紐約州參議員盧本·迪亞茲對參議院表示,由於他所相信的對婚姻的定義,他無法改變自己的立場。他說:“是上帝,而不是人,在很久以前確立了婚姻的定義。”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paper&act=details&col_id=51&news_id=176839
Comments
Post a Comment